您的位置首页 > 民俗文化

宜春婚礼的风俗,江西结婚习俗有哪些?

宜春婚礼的风俗目录

江西有哪些民风习俗,讲清楚习俗的特点和由来

江西结婚习俗有哪些?

宜春婚礼的风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。

1. 婚礼前的道德课教育:在宜春地区,婚礼前夕,新娘和新郎的父母会对他们进行道德课教育,教育他们要尊重长辈、孝敬父母、善待配偶等。

2. 婚礼的日期选择:在宜春地区,婚礼的日期选择非常重要,一般会选择吉日良辰,如农历正月初一、七月初七等。

3. 红色婚礼服的穿着:在宜春地区,新娘和新郎的婚礼服都是红色的,象征着幸福、喜庆和热情。

4. 丰盛的婚宴:在宜春地区,婚礼的宴席非常丰盛,一般都会有多道菜品,如鱼、肉、蔬菜等,象征着新人的家庭富裕和幸福。

5. 红包的赠送:在宜春地区,婚礼的来宾会给新人赠送红包,表示祝福和支持。

6. 新娘抛绣球:在宜春地区,新娘会在婚礼上抛绣球,象征着她将幸福传递给其他单身女性。

7. 婚车的装饰:在宜春地区,新人的婚车会装饰得非常漂亮,一般会在车上悬挂红色的花环和喜字,象征着喜庆和吉祥。

总的来说,宜春婚礼的风俗非常传统和庄重,注重家庭和睦、亲情和爱情的结合。"。

江西有哪些民风习俗,讲清楚习俗的特点和由来

江西结婚风俗

江西宜春结婚风俗1、送庚贴

俗话说“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”,男性成年后,如果他或他的家人发现中意的女孩子,便会托媒人(多为已婚妇女)向女方提亲。

在得到女方认可后,就进入到“送庚贴”的程序了。

庚贴由男方填写好,送到女方家。

上书男青年的姓名、年庚八字,另外写上副对子上联,并用红纸封好,外面写上一相较大的“喜”字;女方接到庚贴后,也填上女青年的名字、生庚八字,并要定上根据男方的上联所对出的下联,然后再把庚贴送还给男方。

过去写这种贴子是非常认真的。

男女双方都要办洒席请饱学的老先生执笔,书写的字迹必须工整。

其实写字并不难,难的是对对子,对得不好会弄得十分尴尬。

当然,这种对子,一般是通用联,比如男方写“苏才郭福”,女方则写“姬子彭年”。

但也有文才较高的先生,为了显示才华,给对方出难题的。

江西宜春结婚风俗2、合八字

在封建社会,男女青年订婚必须事先“合八字”,这是旧时订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。

所谓“八字”,即是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两个字表示其天干地支,加起来共得八个字,所以人们通常又把这叫作“年庚八字”。

男方在收到女方的回贴之后下一步便要请算命先生“合八字”了。

算命先生便按阴阳五行的命理学说,将男女双方的“八字”推算一番,如果发现双方没有刑、克、冲、害之事,而且双方的“八字”的干支合多,就表示双方八字相合。

当然,如果女的有助夫旺子之命那就更是求之不得的了。

此时男方就将写有双方“年庚八字”的红贴置于祖宗神位前,三天之内如果白天有里没有摔坏东西,晚上也无异常动静,家里人畜平安,且没有口角之事,就表示佳偶天成,男方就要再次委托原来提亲的媒人去女方家正式说合;如果八字不合,男方家人则会以自家福薄,无法迎娶佳媳等托词而终止此事。

当然,这都是旧习,现在以生年属相论婚者虽然偶有听闻,但合八字之事已是少之又少了。

江西宜春结婚风俗3、看人家

如果合婚无碍,男方家长便会邀请女方家人及亲戚来家“考察”,俗称“看人家”。

此时女方有里那些辈分较高或是说话分量较重的父系、母系女眷,大都会悉数而至,当然,被相中的女孩肯定是要亲自到场的。

待见过男孩本人,看过家庭面貌,获得初步印象之后,女方参与“看人家”者便会及时开“碰头会”。

江西结婚习俗有哪些?

江西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省份,其婚礼习俗也非常丰富多彩,以下是几个有趣的结婚习俗:

玉环穿线:江西南昌一带的习俗,新娘在结婚前要将玉环穿上一根红线,然后再穿在颈项上,寓意夫妻情缘相连。

而且新娘需要将穿线的过程放在镜子前完成,以保证好运气。

婚礼抢绣球:这是江西宜春地区传统的结婚习俗,新娘会提前做好许多小绣球,抛向宾客中间,抢到的宾客可以得到新娘和新郎的礼物,也有助于增加婚礼的气氛。

喜鹊上头:在江西南昌等地,结婚的当天,新娘家的家长会请来一些鹊鸟,以祈求夫妻恩爱。

在披上婚纱之前,新娘要先让鹊鸟在自己的头上飞一圈,然后再将鸟放飞,象征新娘幸福美满,婚姻美满。

磨蹭门槛:江西吉安等地的传统结婚习俗,新娘在进入新房的时候,需要跨过门槛,新郎则要在门前挡住,要新娘表演出一些舞蹈、唱歌等,以此来考验新娘的贤惠和能力。

打破迷信:在江西某些地区,婚礼上会有一种游戏叫“打破迷信”,新郎新娘会手捧各自一只鸡蛋,同时从头顶上摔下去,摔碎的一方则代表将来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,这种习俗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地民众对婚姻的传统观念和迷信观念。

这些都是江西省比较有趣的结婚习俗,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,可以更好的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。

更新于 2小时前

本文固定链接 https://www.zunv.cn/tree/19181.html

微信分享

微信分享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

链接已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