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民间故事:测字 内容: 明朝末年,北京永定门城墙根下住着一个年轻女子,婆家姓李,娘家姓杨,唤作李杨氏,新婚未满半年,丈夫就出门做生意,一去三载,不见回家。 不幸公婆贫病交加,相继去世,好在近邻王大娘帮忙,不时接些浆洗缝补的活计,勉强过日子。 一天,王大娘告诉她有人见到她丈夫李义在李闯王军中当了小头目。 听说闯王大军将到,夫妻马上可以团圆,李杨氏非常高兴,但又担心丈夫能不能平安归来呢。 王大娘忙道:“哎,你何不去请张铁嘴测个字,问问李义什么时候到家。 ”原来,前些天,城里来了个张道士,号称张铁嘴,料事如神,测字灵验。 他初次设摊在老槐树下,就有个汉子,上前求测一字。 铁嘴让他自己写一个字,那人信手写了“一”字。 张铁嘴沉吟了一会,问他是否想测财运。 那人答道:“正是。 ”只听张铁嘴高声说道:“放大胆子去做你的生意,保你财运亨通。 ”那人高兴地跑了。 这时,旁边又闪出人,尖嘴猴腮,不待问话,提笔也一写了“一”字。 张铁嘴问道:“你也想测测财气? ”那人连连点头。 张铁嘴沉默许久,正色道:“我劝你别做这桩买卖。 如不信,轻则皮肉受苦,重则性命难保! ”那人冷笑一声,悻悻而去。 果然没隔几天,那头一个测字的汉子欢天喜地地跑来。 说赚了一大笔钱,今天前来致谢。 凑巧,那第二个测字的正从这里经过。 他头缠绷带,一瘸一拐。 有人问张铁嘴:“请教道士,为什么这两人同测字,结果却截然相反呢? ”张铁嘴微微一笑,说:“头一个‘一’字写得又长又弯像扁担,第 二个‘一’字写得又粗又短像门栓。 头一个人为人忠厚,因为近来连日阴雨,他贩的水果都烂坏,赔本失利。 我观天象,知道天要放晴,也是上天不负有心人,所以让他大胆去做。 那第二个人贼头狗脑的,不像正路人。 哪有做贼千日,万无一失之理! 何况他写的那 “一”字,恰像门栓,此乃盗贼大忌,关起门来打狗,不死就是大吉了。 ”听的人无不叹服:“真是活神仙下凡! ”从此北京城内外,无人不知张铁嘴大名! 李杨氏拉着大娘一同前往。 天色将晚,张铁嘴正要收摊,见她俩匆匆而来,便招呼:“这位小娘子可是来测字? ”王大娘忙接口道:“正是。 她丈夫李义出门三载,不知什么时候归来,求先生赐教。 ”张铁嘴眉梢一跳,要李杨氏写下一字。 李杨氏不识字。 张铁嘴见对面店铺招牌上有四个大字,于是让小娘子挑字,小娘子随便一指:“就下面那个字。 ”只听张铁嘴惊叹一声:“妙哉! ”你猜小娘子指了个什么字? “油、盐、酱、醋”的“醋”字! 张铁嘴说:“恭喜娘子,你丈夫明晚就回家,好好准备准备吧。 ”喜讯来得突然,李杨氏有点将信将疑,只得请王大娘凑了些钱,办了一桌酒菜,等丈夫归来。 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太阳落山,忽听王大娘在外面一声喊:“李官人回来了! ”李杨氏正要起身去迎,只见丈夫肩挑担子,已进家门。 看到堂屋里设的双亲灵位,李义不觉凄楚,又见桌子上摆着一席酒菜和两副碗筷,顿时怒火冲天:“小贱人,你做的好事! ”说着,抽出扁担朝李杨氏没头没脑地打来。 只听李杨氏“啊呀”一声,倒地断气了。 隔壁王大娘闻声赶来,见李义两眼通红,屋里桌翻椅倒,李杨氏直挺挺地倒在地上,知道事情不妙,一面大叫冤枉,一面拖住李义。 这时邻居纷纷出来,见出了人命案子,便一涌而上,要绑凶手。 那李义也不反抗,和众人一起来到衙门,由王大娘击鼓鸣冤。 那官府老爷姓胡,正在后花园散步,看见一只小鸟跌落跟前,忙捉在手中,听到堂鼓敲得急,匆忙升堂,往下一看,只见堂下黑压压跪倒一片,同时高叫:“冤枉! ”“呔! ”胡知府一拍惊堂木:“你们究竟有何冤屈? ”堂下王大娘磕头说道:“大老爷在上,老身是李义邻居,代他妻子李杨氏告状。 他出门三年,今天一回到家,不知什么缘故,一扁担打死贤妻,罪不可赦! ”李义连忙说道:“大人明鉴,小民李义外出三年,吃尽辛苦,攒了银钱,回来团圆,怎知道这小贱人受人教唆,勾结奸夫,谋死我父母双亲。 今天,她备下酒菜和两副碗筷。 妇道人家,哪来钱财备酒菜? 她不是在等奸夫寻欢作乐又是在等谁? ”胡知府本是个胡涂脏官,听这一说,不知如何是好。 王大娘正要申辩,忽听衙门外有人高叫:“冤枉啊! ”只见一青年女子,披头散发,面如土色,目光呆滞,犹如僵尸,闯进大堂。 王大娘等人一看,以为是李杨氏鬼魂寻来,一个个毛骨悚然,那胡知府更是魂不附体,差点吓晕过去。 只听那女子说道:“奴家李杨氏被丈夫打昏过去,刚才被寒风吹醒,特地来澄清事实。 ”接着,她将张铁嘴测字的事如此这般叙述一遍。 怎知还没说完,胡知府就惊堂木一拍,喝道:“呸! 哪有这等巧事! 你可知道,胡扯乱编,罪加一等! ”一旁的王大娘连忙磕头作证,道:“老爷息怒,张铁嘴确有其人,小人亲眼见过,他测字算卦,料事如神。 老爷不信就请他前来对证。 ”胡知府心想,近来谣言纷起,李自成的奸细四处活动,这张铁嘴来得蹊跷,实在可疑,便下令立即传张铁嘴到堂。 不多时,四个公差把张铁嘴押上堂来。 只见他头戴青纱一字巾,身穿大袍宽袖,手执拂尘,飘然而至。 走到堂上,颔首打揖。 胡知府见这测字先生仪表非凡,神态自若,心中越加不快,便来个先发制人,喝道:“你这道士竟敢在京城妖言惑众,莫不是李匪奸细,化装进城,刺探军机! ”谁知胡知府的话,并没有吓倒张铁嘴,反把另一个人惊出一身冷汗。 此人就是李义。 原来,李义三年前出门做生意,微本薄利,晓行夜宿,受了风寒,一病不起,正走投无路之时,逢上李闯王的军师牛金星,承他慷慨解囊,又亲自切脉煎药,才保住性命。 一为感恩,二为求个出路,李义便随牛金星投奔了李闯王。 他作战勇猛异常,屡建战功,深得军师喜爱。 这次军师特地派他回家,等候攻城信号,到时与埋伏在城里的众弟兄抢占城头打开永定门里应外合,攻下京城。 但是,怎料刚回家就闯下大祸,误了军机不说,万没想到,这个测字先生不是别人,正是救命恩人牛金星,李义恐怕军师被知府认出,真是后悔莫及。 牛金星真不愧为义军军师,只见他微微一笑,不紧不慢地答道:“出家人四海为家,云游天下,素以行善为本,不管什么官匪之事。 ”胡知府一时答不上来:“那,你为什么摆测字摊,造谣惑众? ”牛金星知道胡知府并没有什么真凭实据,泰然答道:“贫道一时困窘,为筹盘缠,设一小摊,造谣惑众之事,从何说起? ”“那凭什么知道李义今天回家? ”牛金星道:“小娘子一拈‘醋’字,拆开来,可是‘廿一日酉’? 今日恰是廿一日,贫道无非信口搪塞罢了。 ”胡知府冷笑道:“先生既料事如神,当然知道我手里握的是什么罗。 ”牛金星不加思索地说:“一只鸟。 ”知府大惊。 其实,牛金星是见胡知府右手摇着的鹅毛扇信口说的,“鹅”字由“我”“鸟”两字合成,没料到他左手还果真捏着一只鸟。 胡知府暗暗佩服张铁嘴的本领,但当着这么多百姓认输又觉得面子上下不来。 便想出个绝招再难他一难:“你说这鸟是死的还是活的? ”牛金星知道胡知府放刁,故意不马上回答,而胡知府认为这下可难住了张铁嘴,十分得意,郑重宣布:“说得对,放你出去,说错了,休想活命! ”牛金星微微笑道:“这鸟死活全在你府台的掌握之中。 我若说是活的,你只要暗暗用劲一捏,它便是死的;我若说是死的,你只要把手一松,它便会飞去。 这要看你是否慈悲为怀,不杀无辜! ”“你此话怎讲? ”牛金星心想还是给他个梯子下台吧,于是不慌不忙地说道:“我现在也像你手上的一只鸟,望君高抬贵手。 俗话说,多个朋友多条路,留条后路好过渡',知君言而有信,贫道要告辞了! ”胡知府被说得哑口无言,转念一想:大明天下眼看就要完蛋,如果他不是李自成手下的人,放了他与我无干;如果他是那方面的人,也决非是凡夫俗子,放了他正好为自己留条后路,于是传令退堂。 当夜牛金星回栈房休息。 李义与妻子重归于好后,但仍心神不安,便连夜出去串联了几个兄弟,暗中保护牛金星。 牛金星这次化装进城,一来是要亲自了解京城的情况,二来是想广造舆论,测探军心民意,宣传“顺天行义”,迎接闯王人京,现在受这一番折腾,知道处境不妙,这一夜没睡好。 不觉天色已明,忽听店主来报:“张道长,有两位客人求见。 ”牛金星十分纳闷,这么早谁会来这里,一边想一边回答:“有请。 ”只见房门口站着两位陌生人,一主一仆,虽简装微服,然而气度不凡。 那位主人拱手施礼:“久闻大名,特来拜访,今得一见,实乃三生有幸! ”“岂敢岂敢! 贵人光临,不知有何见教? ”牛金星一面猜测他们的身份和来意,一面热情招呼,以礼相待。 “闻先生料事如神,特来聆听仙意,万望赐教。 ”“贫道只会测字,不会问卜。 ”“我正想请先生测一字。 ”“请写来给我看。 ”牛金星起身要取文房四宝,被客人止住:“免了,我来口占一字即可。 ”“请! ”“就测个‘有’字罢,有无的‘有’。 ”牛金星沉吟片刻问道:“不知测何事? ”“国家大事? ”“糟了! ”“何以见得? ”“大明天下去了一半! ”那客人一怔,只听牛金星接着说:“这‘有’字分两部分,上半部是大字少了一捺,下半部是‘明’字少了‘日’字,合起来不是‘大明’两字各缺一半吗? ‘日’,‘天’也,天日没了,事情严重呵……”“不不! 我是要测‘朋友’的‘友’字! ”“糟! 更糟了! 你看,朋友的‘友’,是‘反’字出头,天下大乱了! ”“不不不,是‘申酉戌亥’的‘酉'! ”“糟! 糟! 糟! ”“何说? ”来人发问的声音都发颤了。 “贫道不敢说。 ”“照实说来,恕你无罪! ”来人一急,竟忘了伪装的身份,原来他不是别人,正是当今天子一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。 牛金星此时已豁了出去,朗声说道:“这‘酉’字乃‘尊’字斩头去足。 ‘尊’者,天子也,看来当朝天子死无全尸……”“你……”那来客听着,脸上红一阵白一阵,一旁的仆人早已吓出一头冷汗,要想发作,被主人眼色制止,丢下三两纹银,拂袖而去。 牛金星知道崇祯这一去必定不肯罢休,立即安排众弟兄留在城里,作为接应,自己带着收集到的情报,和李义两人化装离去…… 发布时间:2025-03-13 02:20:42 来源:族女网 链接:https://www.zunv.cn/tree/261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