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06 子曰:贫而无怨难,富而无骄易 内容: 今天我们解的这节是,子曰:贫而无怨难,富而无骄易。 这句话到今天为止,能读对的人凤毛麟角。 人们一般都是把这句话读成贫而无怨,难;富而无骄,易。 这又是拜朱熹所赐,他带头把难(四声)理解成难以的难。 因此这句话就被顺理成章的理解为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。 富贵而不骄横是容易的。 按照我们解读论语一贯的标准,首先你解出来的东西必须得有用,能给人们带来正向的启迪和觉悟,指引人们向内求,获得更大的能量和智慧。 你不能解出来是一句没有用的废话。 那么根据这个标准,再看看这个理解,这么解释,连正确的废话都算不上。 因为这个解释本身就是瞎扯蛋啊,什么贫穷而不抱怨困难。 看西藏的那些虔诚礼佛的藏民,你再看看北极的爱斯基摩人,他们根本就没什么财富,跟我们比起来,那是相当的穷。 但是他们过得比我们快乐多了,根本就没有什么烦恼和抱怨啊,反而是我们身边的这些有钱人,整天都是鼻孔朝天,欺压和鄙视弱小的穷人。 因此这句话如果这么翻译,本身就违背了客观现实,你们认为孔子会说出这么没脑子的话吗? 当然不会了。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句话的核心字,先来说说这个怨和难,这个怨包含了埋怨、抱怨和仇视的意思,而这个难就是发难责难造反的意思。 怨难就是由怨而生的难。 中间存在了一层递进的关系,也就是一开始是抱怨、埋怨、仇视,随后进而发展成发难,责难甚至造反。 后面,富而无骄易的骄包含了骄傲、傲慢、骄横的意思。 后边的这个“易”不是容易,在这里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。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搜一下这句:贼易之,对饮酒,醉。 这里边的这个易就是轻视的意思。 这里的骄和易同样跟前面的怨和难之间一样,存在了一层递进的关系,也就是先从骄横傲慢进而发展到轻视看不起。 咱们在前面几节里都说到了不相这个概念。 孔子一直主张君子谋道,要以不相为基本原则。 孔子教导我们的是,对于贫富,我们应该只存在一个如何面对的问题,而不应该存在一个好或者不好的问题,不管你是贫和富,都不影响行圣人之道。 圣人之道是大道,并不是某一类人的专利,无论穷人还是富人,一律平等,谁也没有优先权。 颜回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不依然可以是行圣人之道的贤人吗? 真正人不愠的和谐社会和大同社会。 应该首先是不相的,无类的,所以贫而无怨难,富而无骄易。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,贫穷的人要能做到不去埋怨不去抱怨,不去仇视富人,不去仇视社会,甚至发难造反。 富有的人要能做到不骄横、傲慢跋扈、轻视、看不起穷人,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一个不相的社会啊。 上就是本篇论语的正解版本,大家随缘取之。 关注我,我们一起把《论语》用正确的方式再打开一遍,解读论语下期见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07 12:25:57 来源:族女网 链接:https://www.zunv.cn/tree/9096.html